救助穿千家衣吃万家粮的服刑子女
发布机构:金华市慈善总会施乐会
已募善款:6207.64 元
项目已完结
参捐人数:212 人参与捐助
上线时间:上线筹款11.7年
项目介绍
善款去向
财务披露
机构信息
西鲁堡阳光村丁巧荣,女,57岁。阳光村负责人。
阳光村主要收养父母服刑的孩子、家庭贫困的失学儿童和孤儿,原先隶属于北京太阳村。自北京太阳村在河南新乡办理分支后,阳光村没有任何经济来源,所有开支依靠社会援助。目前还有20名孩子在阳光村。
家庭成员:
家庭情况叙述:
新乡阳光村,建于2004年7月,位于新乡市凤泉区耿黄乡鲁堡村。目前这里收养了24名孩子,3个在上幼儿园,14个小学生,2个初中,2个高中生,3个在上技校。大部分都是父母有一方或双方服刑,而其他亲友又没有能力抚养,或者家庭特别困难的孩子。阳光村的负责人是令人尊敬的丁巧荣女士,孩子们都叫她丁奶奶。丁巧容,女,57岁,焦作沁阳人,2004年退休,退休前在新乡市凤泉区政府工作,八年来由丁奶奶发起创建了阳光村并一直在这里照顾着孩子们,八年来阳光村一共救助收养了近80名儿童,基本上每年都会有离开的和新来的孩子。
阳光村收留的孩子来源于全国各地,起初都是父母有一方或双方在监狱服刑,而其他亲友又没有能力抚养的孩子。这些孩子由于父母服刑而失去生活依靠,不得不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,在人生的道路上过早饱尝生活的磨难和辛酸,他们有的流浪社会,有的沿街乞讨,有的则被亲属皮球般踢来踢去遭受虐待。孩子们被送到阳光村后,在丁奶奶的悉心照顾下、社会各界的热情捐助下,这些孩子茁壮成长。阳光村是一个特殊的大家庭,在大家的关怀下如同一家人的生活,孩子们在这里可以说吃的是百家饭,穿的是百家衣。时间长了,丁奶奶的名声也大了,周围的老乡也都信任了,一些特困家庭的孩子也被辗转送了过来。刚来的时候,很多孩子头上、身上都有虱子,在丁奶奶的耐心照顾下,过上了正常的生活。来这里的孩子们越来越多,丁奶奶照顾不过来,又请了三个当地的阿姨来照顾孩子们。主要是负责做饭和日常管理。当时,阳光村叫新乡特殊儿童救助中心,是北京太阳村的分支机构,为因父母服刑而无人抚养的孩子提供一个生活环境。生活来源有两块,一是北京太阳村的定期打款,每月5000-6000元;二是女子监狱面粉厂提供的米面油。
2005年,阳光村有24个孩子了,大小不等。小的一两岁,大的十来岁,每天晚上丁奶奶在中间,女生睡在左,男生睡在右。大家相依为命。孩子们都成了丁奶奶的生命中的一部分,丁奶奶说:“我再也离不开这些孩子了。我一直期盼这些孩子有个家,能有人关怀。”但同时心里也在担忧,毕竟自己年龄大了,有些力不从心,假如有一天,我老了、病了,这些孩子该怎么办啊?
2009年初,北京太阳村在新乡南边新办一个太阳村,孩子们都送到了新地方继续生活。丁奶奶的心轻松下来,以后回家养老、抱孙子也能放心了。孩子们被接走了,丁奶奶也闲了下来。没想到半月后,由于种种原因,孩子们三三两两的流浪着跑回来了,说什么孩子们也不肯回去了。丁奶奶想该怎么办,送也送不回去,不送回去,原来租赁的民房已经到期,也没有了资金和食物来源!但是不管怎么样,也不能不管啊,不能让孩子流落街头啊。于是,房子续租,这个大家庭又重新开灶了。
自此之后,阳光村没有了任何固定的资金来源,全靠社会上的爱心人士自发捐助。虽然有很多爱心人士帮助,大家想起来就来一趟,送些吃的和用的东西。可是维持这些孩子生活,每月固定支出的费用还是比较大的,阳光村会不定时的面临断粮的困境。
目前阳光村面临的困难主要是没有任何经济来源,难以应付每年必须的开支和孩子们的学习费用。
现在阳光村每年主要的开支为:
房租:10000元/年(每年6月份按年交纳)
3名工作人员的工资:每人800元/月,合计3人2400元/月。
伙食费:1500 元/月(米面油基本上由社会爱心人士网友社团提供)
医药费:1000 元/月
生活用煤:600/月
水电费:600元/月
学习用品费及学习资料费:12000元/年
服装费:2400元/年(除了捐助的衣物,按每人每年一身新衣服算,每人200元/年)
其它开支(修车,理发,水电维修等):1000/年
说明:非常感谢各位对该主题的关注和支持。施乐会是代收善款,开具发票程序较烦琐,且金额也有一定的限制(单笔两千元以上),请各位知晓,谢谢!
家庭经济收入:
没有任何经济收入,目前全靠社会爱心人士捐款、网络呼吁求助维持阳光村的正常开支。
居住情况:
目前孩子们住着租赁房屋20余间。
受助人的梦想:
希望把他们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。
善款用途:
改善阳光村孩子们的生活,学习状况。
阳光村主要收养父母服刑的孩子、家庭贫困的失学儿童和孤儿,原先隶属于北京太阳村。自北京太阳村在河南新乡办理分支后,阳光村没有任何经济来源,所有开支依靠社会援助。目前还有20名孩子在阳光村。
家庭成员:
家庭情况叙述:
新乡阳光村,建于2004年7月,位于新乡市凤泉区耿黄乡鲁堡村。目前这里收养了24名孩子,3个在上幼儿园,14个小学生,2个初中,2个高中生,3个在上技校。大部分都是父母有一方或双方服刑,而其他亲友又没有能力抚养,或者家庭特别困难的孩子。阳光村的负责人是令人尊敬的丁巧荣女士,孩子们都叫她丁奶奶。丁巧容,女,57岁,焦作沁阳人,2004年退休,退休前在新乡市凤泉区政府工作,八年来由丁奶奶发起创建了阳光村并一直在这里照顾着孩子们,八年来阳光村一共救助收养了近80名儿童,基本上每年都会有离开的和新来的孩子。
阳光村收留的孩子来源于全国各地,起初都是父母有一方或双方在监狱服刑,而其他亲友又没有能力抚养的孩子。这些孩子由于父母服刑而失去生活依靠,不得不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,在人生的道路上过早饱尝生活的磨难和辛酸,他们有的流浪社会,有的沿街乞讨,有的则被亲属皮球般踢来踢去遭受虐待。孩子们被送到阳光村后,在丁奶奶的悉心照顾下、社会各界的热情捐助下,这些孩子茁壮成长。阳光村是一个特殊的大家庭,在大家的关怀下如同一家人的生活,孩子们在这里可以说吃的是百家饭,穿的是百家衣。时间长了,丁奶奶的名声也大了,周围的老乡也都信任了,一些特困家庭的孩子也被辗转送了过来。刚来的时候,很多孩子头上、身上都有虱子,在丁奶奶的耐心照顾下,过上了正常的生活。来这里的孩子们越来越多,丁奶奶照顾不过来,又请了三个当地的阿姨来照顾孩子们。主要是负责做饭和日常管理。当时,阳光村叫新乡特殊儿童救助中心,是北京太阳村的分支机构,为因父母服刑而无人抚养的孩子提供一个生活环境。生活来源有两块,一是北京太阳村的定期打款,每月5000-6000元;二是女子监狱面粉厂提供的米面油。
2005年,阳光村有24个孩子了,大小不等。小的一两岁,大的十来岁,每天晚上丁奶奶在中间,女生睡在左,男生睡在右。大家相依为命。孩子们都成了丁奶奶的生命中的一部分,丁奶奶说:“我再也离不开这些孩子了。我一直期盼这些孩子有个家,能有人关怀。”但同时心里也在担忧,毕竟自己年龄大了,有些力不从心,假如有一天,我老了、病了,这些孩子该怎么办啊?
2009年初,北京太阳村在新乡南边新办一个太阳村,孩子们都送到了新地方继续生活。丁奶奶的心轻松下来,以后回家养老、抱孙子也能放心了。孩子们被接走了,丁奶奶也闲了下来。没想到半月后,由于种种原因,孩子们三三两两的流浪着跑回来了,说什么孩子们也不肯回去了。丁奶奶想该怎么办,送也送不回去,不送回去,原来租赁的民房已经到期,也没有了资金和食物来源!但是不管怎么样,也不能不管啊,不能让孩子流落街头啊。于是,房子续租,这个大家庭又重新开灶了。
自此之后,阳光村没有了任何固定的资金来源,全靠社会上的爱心人士自发捐助。虽然有很多爱心人士帮助,大家想起来就来一趟,送些吃的和用的东西。可是维持这些孩子生活,每月固定支出的费用还是比较大的,阳光村会不定时的面临断粮的困境。
目前阳光村面临的困难主要是没有任何经济来源,难以应付每年必须的开支和孩子们的学习费用。
现在阳光村每年主要的开支为:
房租:10000元/年(每年6月份按年交纳)
3名工作人员的工资:每人800元/月,合计3人2400元/月。
伙食费:1500 元/月(米面油基本上由社会爱心人士网友社团提供)
医药费:1000 元/月
生活用煤:600/月
水电费:600元/月
学习用品费及学习资料费:12000元/年
服装费:2400元/年(除了捐助的衣物,按每人每年一身新衣服算,每人200元/年)
其它开支(修车,理发,水电维修等):1000/年
说明:非常感谢各位对该主题的关注和支持。施乐会是代收善款,开具发票程序较烦琐,且金额也有一定的限制(单笔两千元以上),请各位知晓,谢谢!
家庭经济收入:
没有任何经济收入,目前全靠社会爱心人士捐款、网络呼吁求助维持阳光村的正常开支。
居住情况:
目前孩子们住着租赁房屋20余间。
受助人的梦想:
希望把他们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。
善款用途:
改善阳光村孩子们的生活,学习状况。
- 六一儿童节前夕,凤泉区慈善义工队的义工们,集资为孩子们带去了面粉、蔬菜等物品,并给孩子们包饺子,联欢唱歌、跳舞、做游戏。这是义工与阳光村孩子们的合影
- 孩子们已经习惯了集体生活,这是厨房的阿姨给孩子们分发饭菜
- 这是部分孩子们在用餐
- 孩子们在试一试鞋子
- 阳光村的孩子们在搞卫生,过早的离开父母,他们已经学会了独立
- 施乐会社工王新法与丁巧荣、部分阳光村孩子们合影
- 这些孩子现在租住在集体宿舍里
- 爱心人士看望阳光村的孩子们
- 阳光村的孩子们合影留念
- 西鲁堡村村委会证明
- 正在加载数据,请稍候
支付宝公益平台募款财务披露
善款支出金额: 暂无财务进展
机构信息
金华市慈善总会施乐会